“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绿色智能航运技术”专栏
为及时跟踪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前沿与学术动态,《交通信息与安全》特设置“主题专栏”“团队专栏”“重大项目专栏”等特别栏目,集中报道相关领域、学术团队,以及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进展和成果。
航运业承担了全球80%以上的贸易运输,随着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实施和国际海事组织(IMO)节能减排法规的日益严格,航运业的碳减排压力巨大。2020年全球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.56亿吨,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.4%,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.8%;船舶排放的NOx、PM和HC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的28.2%、24.2%和19.8%;而且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比重还在逐年增加。IMO提出至2050年,将航运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削减50%,并努力逐步实现零碳目标。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已成为航运业应对碳减排的重要措施,因此,亟需攻克船舶的绿色化、智能化关键技术,加大推广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力度,提升水路交通设施的绿色发展水平,进而促进水路交通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为了及时总结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背景下的绿色智能航运技术最新研究成果,引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,带动我国航运业跨越式转型升级,推动航运在绿色、智能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,交通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《交通信息与安全》与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联合组织“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绿色智能航运技术”专栏。
严新平,中国工程院院士,武汉理工大学教授、校学术委员会主任,担任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学科引智基地主任,兼任IEEE-ITSS智能水路交通专委会主任。致力于水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、智能化和绿色技术研究。
袁成清,武汉理工大学教授、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、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。兼任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理事长。长期从事船舶摩擦学、船港新能源及综合能效提升等方面的研究。
罗肖锋,正高级工程师,现任中国船级社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。历任中国船级社宜昌分社负责人、新加坡办事处总经理和武汉规范研究所所长。长期从事新能源水上应用及风险评估研究、内河及江海直达船舶技术标准研究工作。
杨瑞,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,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、交通运输部科技青年英才,交通运输部科技专家。长期从事船舶运输、绿色航运、水运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科研工作。
陈亚杰,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究员。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、闵行区领军人才称号,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。专注于船舶智能化自动化、新能源动力方向,具备丰富的科研及产业化经验。
汤文军,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、正高级工程师,招商局集团特殊贡献高层次技术人才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智能化、船舶绿色动力等,主持研究设计了“长江三峡1”号、“三峡氢舟1”号等新能源船舶。
陈继红,深圳大学全职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、领军人才,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院长。主要聚焦国际海洋和海事领域的学术研究,国际海洋期刊Ocean & Coastal Management主编。
胡以怀,上海海事大学教授,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长期从事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监控方面的研究。
袁金良,宁波大学教授、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,曾任瑞典隆德大学能源科学系全职教授。英国海洋工程及科技学会会士,宁波“3315高端创新团队”负责人。主要从事新能源利用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。
-
“双碳”战略下中国港口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
2023, 41(2): 139 doi: 10.3963/j.jssn.1674-4861.2023.02.015
-
基于改进委托-代理模型的船舶碳减排政府激励效用建模与分析
2023, 41(2): 147 doi: 10.3963/j.jssn.1674-4861.2023.02.016
-
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
2023, 41(2): 157 doi: 10.3963/j.jssn.1674-4861.2023.02.017
-
- 上一个专辑:“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”专栏
- 下一个专辑:“智能网联环境下的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”专栏